堅持“先民生、后提升”“一院一策”高質量推進,西工區51個老舊小區換“新顏”,惠及群眾1.4萬戶5萬余人。
市委十一屆十四次全會提出:要持續畫好畫精畫美城市建設“工筆畫”,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提高城市顏值、涵養城市內涵的有效手段,更是增加人民群眾幸福感、獲得感、滿足感的重大民生工程。
西工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,堅持“先民生、后提升”,“一院一策”高質量推進,把民生實事切實辦到了群眾心坎上。
漢屯路12號院于1982年建成投用,共有兩棟樓56戶居民。
在改造之前,由于年久失修、條件簡陋,很多年輕人都搬走了,留下的多是老年人。
八十四歲的姚玉英,在這里居住了近四十年,她告訴記者,現在的小區,路平了、燈亮了、顏值也提升了,生活十分舒心,原來的老舊小區變成了居民們的“幸福院兒”!
改造了以后,大家伙也沒掏一分錢,都是國家政策好。國家投資把小區全方位改造,感謝政府,感謝各級領導對居民的關心。
老舊小區改造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、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的有效載體。作為洛陽市的老行政區,西工區符合老舊小區改造條件的小區共518個,占全市改造總數的41.3%。老舊小區怎么改?群眾工作如何做?西工區堅持“群眾的事群眾商量著辦,群眾的事群眾參與辦”,突出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,做好摸底、規劃先行等前期工作。
日前,在行署路二號院,一場由社區黨支部召集的群眾征求小區改造意見會正在進行。
王梅柯是行署路社區黨總支書記,據他介紹,從去年小區實施改造工作以來,他們就成立了小區改造臨時黨支部,居民會議、聽取業主委員會、黨員代表意見等形式,征求意見會已經開了十幾次。
行署路二號院總共有17棟住宅樓,約2000多人。由于長時間缺乏管理,改造伊始,大家是“各吹各的號、各唱各的調”,意見很難統一。
居民的氣兒順了,想法得到尊重了,工作開展起來就容易多了,王梅柯說。
經過近3個月的改造,現在的行署路二號院路寬了、燈亮了,房屋裹上了新外衣,空中亂如蛛網的各種線路也入了地,滿足條件的一棟單元樓還裝上了新電梯。
雖然小區的改造尚未完全結束,但望著眼前的景象,很多居民覺得——幸福的畫卷已經在他們的面前徐徐展開。
我認為咱們這個社區做了大量的工作,從工作上看,領導對這項工作重視程度是非常高的。特別是區委書記晚上來聽聽民生和對小區改造的意見,群眾是很受感動的。
把“改什么,怎么改,誰先改”的權利交給居民,實行“一院一策”,按照“黨建、‘四治’并進、服務進村(社區)”的要求,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,這些成功經驗,使西工區的一大批問題多、條件差、“無主管”小區的環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。
據統計,西工區先后完成了51個老舊小區134棟樓的提升改造,惠及1.4萬戶居民5萬余人。
2021年我們計劃改造172個小區,涉及居民1.48萬戶五萬余人,改造面積118萬平方米。今年我們按照市委組團連片改造精神,分片區進行改造,計劃改造10個片區。下一步我們在十四五期間、十四五末,把西工區建成于2000年之前的小區全部改造一遍?;菝裆?、補短板,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。